中醫溫泉養生
中醫養生文化歷史悠久,尤其是溫泉養生,更是中國文化所特有。古代中華溫泉養生文化的精髓則是帝王養生。漢朝皇帝喜歡將西域進貢的香料煮成香水倒入溫泉池中,以沐香湯。隋唐皇家大興土木,擴建華清池,還設有溫泉監一職,專門負責皇家沐湯事務。唐皇于溫泉養生十分講究,溫泉養生的器物用品大多采用玉器、桃木等辟邪之物,唐皇沐浴前后的飲食都由隨行太醫特別調備,并有詳細記錄在案,甚至連入浴的時間都有要求。
中華民族勤勞、聰明、富于創造性,善于利用溫泉,并且達到很高的水平。“春日洗浴、升陽固脫。夏日浴泉,暑溫可祛。秋日泡泉,肺潤腸蠕。冬日洗池,丹田溫灼。”屈原《離騷》有云“浴蘭湯兮沐芳”,泡在加料溫泉中,處于四圍花木繁蔭、泉石流泉、明月松間的天人合一之境,療疾養生、其樂陶陶,這正如古人泡浸菊花、人參湯恢復元氣后寫的一首詩,“崆峒山下秘陽春,瀉作溫泉向廣堂。解起沉疴參菊水,頓除污惡陋蘭湯。源抽坤髓元元渾,氣奪炎精本自香。萬似華清浴妃子,一身膏澤萬民瘡。”中華湯的創造,為人們延年益壽立下了不朽的功勛。
溫泉的保健功效主要有三部分,一是依靠地熱水的溫度,二是溫泉流動時產生的機械沖擊作用,三是溫泉中所含的礦物質成分。汩汩流動的泉水柱本身就對人體有按摩作用,在一些專門修建的“按摩池”中,泉水集束瀉下,利用落差產生的沖擊力,“按摩”人肩部、背部、腰部、腿部的肌肉,對平常久坐電腦前的肩背僵硬、腰酸腿疼有明顯的改善作用,贏得許多上班族的贊嘆。
有健康專家認為,泡溫泉還對現在腦力勞動者的“亞健康”狀態(即慢性疲勞綜合癥)有較為明顯的療效,并將泡溫泉與勞逸結合、進行有氧運動并列為消除、預防“亞健康”狀態的三大良好生活習慣。有資料顯示,泡溫泉不僅能夠松弛神經、緩解壓力,還有排除毒素、增強體質等“實質性”的功用。
溫泉的養生作用雖然得到大家公認,但由于其泉口出水溫度相差較大,礦化度不同,泉水內含有的各種化學離子、微量放射性元素的數量也有很大差異,因此,不同溫泉的養生作用也不同。現在溫泉研究界已經在推廣一種更新的溫泉養生方式,開始向“差異化”、“個性化‘方向發展,即由專業醫師對泡溫泉者進行健康檢查,然后為其制定適宜的溫泉養生方案,這種服務,應該是熱愛養生者的福音。